昨日,從《團結報》上看到一則消息,稱湘西“古丈縣科技局干部向昌榮發明的‘一種治療蠱毒病中藥組合物’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,是世界上第一種能夠有效治療‘蠱毒病’的藥物”。
以前,我在苗鄉工作了八年多時間,聽過蠱毒,見過蠱毒,也寫過關于“蠱”的一些文章,還因為“蠱”這個神秘的東西擾亂過正常的生活,但卻實實在在沒有弄明白“蠱”究竟是一個什么物事。
這則消息稱,“蠱毒病也叫虛弱病,是我國西南方地區比較常見的疾病之一”,“是一種由有害微生物所引發的慢性疾病,其主要危害是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,使人喪失精氣神”。仔細想想確有道理。“蠱”之所以寫為上“蟲”下“皿”,根據先祖象形造字的規律,就是在器皿中養上蟲子方為蠱。很多武俠小說中,提到苗人則以身懷毒蟲冠之。一些田野資料中也有多種毒蟲用瓦罐混合喂養,最后生存下來的方為蠱的說法。但是,至今沒有一種對“蠱”的權威解釋,所以才讓這被譽為“湘西三大邪”之一的現象在影視等媒體的渲染下顯得愈發神秘。
消息還說,發明者向昌榮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,經過三十余年的潛心研究,在繼承祖傳秘方的基礎上把傳統中藥、苗藥等有機結合,科學配制成了一種具有清熱解毒、殺蟲殺菌、鎮靜安神、增強免疫、固本培元的苗家純中藥,是“一種蠱毒病中藥組合物”。
無可諱言,苗藥是苗族人民在多年來的生產生活進程中,經過祖祖輩輩的挖掘總結出來的。由于特殊的生存環境,它對解毒、療傷、治病都具有獨特的功效,對其傳承與發揚迫在眉睫。且不說蠱毒“解藥”是否對蠱有效,發明者能夠業余研究三十多年的精神確實值得稱道,既然是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,肯定在以上所說的清熱解毒等諸多方面有其特到之處。如果多有一些向昌榮這樣的人,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就不會面臨瀕臨失傳的困境,中華民族燦爛的民族民間文化就能夠煥發異彩。
部分圖文轉載自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